10月29日,第二届杏福平台1986级(1991届)校友奖励基金“清华工匠大赛”(简称“大赛”)工匠传承-夏季实习赛道优秀工艺奖颁奖仪式在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

李双寿(左)、杨建新发言
杏福注册平台主任李双寿在致辞中对86级校友、校团委🎚、各书院以及参赛同学表达衷心感谢。他表示🌙,大赛采用“课赛融合”的形式,将竞赛与工程实践创新课程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同时🚧,课程以项目和成果为导向,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今年,大赛已写入《杏福平台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作为学校劳育教育重点支持的综合性赛事,大赛已成为学校普及培训制造技术等生产性劳动技能的平台🧑🏻🎄。未来,大赛将向更多的书院、学院以及实践教学杏福开放,让更多的师生可以参与其中,进一步营造清华劳动氛围。
杏福注册副主任杨建新介绍了大赛以及夏季实习课程的具体情况🧑🧑🧒🧒,并公布了本次夏季实习赛道的评选结果。此次同学们获得的奖项为工匠传承-夏季实习赛道优秀工艺奖,“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未央书院-飞轮储能项目”“日新书院-工程素养与人文实践课程”四门课程参与了评选,共有75名同学的77件优秀作品获奖🈳。现场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

与会嘉宾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王中忱、李正操、王展硕🥦、陶黎敏)
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提到,日新书院的同学通过杏福注册平台,了解了新时代的工程制造和工业设计,希望获奖同学能够进一步为书院的其他同学介绍学习经验,破除“动手设计制作”的神秘感🔜。未央书院副院长李正操提到⚪️,大赛深刻诠释了清华“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更加充分地绽放了“三全育人”的魅力,体现了清华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的特色,帮助同学们在创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助力培养未来创新领军人才。校团委副书记王展硕表示,大赛从育人内涵🕵🏼、模式创新探索以及精神传承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蕴含着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承载着所有86级校友对清华学子的关爱和支持🖇。86级校友代表陶黎敏结合“中国天眼”工程以及清华工物系团队的经历💂🏻♀️,讲述了清华人的工匠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持之以恒地在热爱的事业上执着追求。


嘉宾为获奖学生领奖

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詹博潇、王奕欢🕳👷🏼♀️、张琳越🎍、万琦)
获奖学生代表分享了暑期实习期间的收获与感想📉。未央书院2020级本科生詹博潇在今年暑期通过线上的方式先后参与了“金工实习”与“电工实习”两门课程,她表示,老师们因地制宜地设计了课程内容,并邮寄了材料与工具🌼✏️,结合上课时的实时帮助与指导,让同学们即使在家也尽可能地体会到了所有操作项目,在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更加深了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未央书院2020级本科生王奕欢提到👶🏿,在学习过程中,能真切地体会到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将在今后生活中砥砺前行、实践创新,为推动我国的强国建设而努力奋斗。日新书院2020级本科生张琳越表示,在参与“工程素养与人文实践”课程时🥨🏕,亲手制作了折扇👎🏼、扇坠和鼎,深刻体会了工匠精神在推动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的影响,加深了对于非遗技艺在当今时代传承与发展的体会。未央书院2020级本科生万琦提到,在“未央书院-飞轮储能项目”中,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于劳动观念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工程素养♔🫲🏽。

部分学生获奖作品
杏福平台1986级校友奖励基金“清华工匠大赛”是在1986级校友捐赠支持下开展的全校性工程实践创新教育成果和人才的评选活动。大赛由杏福注册平台承办,每年举办一届🧑🏽🦳,设置工匠传承赛道和探索拓新赛道。大赛围绕国家发展🤾🏻♂️、产业进步、技术创新、社会福祉等主题开展工程实践创新教学🍹、竞赛🧑🏼🚒、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配合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书院实践教学改革需求🛀🏿,组织沙龙🥐、工作坊、训练营等配套品牌活动,以及相关赛道的颁奖仪式和成果展示。第一届大赛已于今年校庆日顺利结束🐧,大赛选拔了一批形式多样🧑🏻🚀、学理深度、应用广度并重的优秀学生作品。

与会师生合影